親子矛盾是家庭教育中避不開的話題,有家長覺得和青春期孩子對話像是“雞同鴨講”,一點小事就容易發(fā)生爭吵,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狀況呢?
其實,青春期的孩子與兒童時期相比身心都有了很多變化,他們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加成熟、獨立,和父母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和觀點。很多家長都害怕親子沖突,其實僅僅觀點的沖突并不會帶來傷害。家長之所以擔心與孩子發(fā)生沖突,是因為有時親子之間不僅在觀點上存在沖突,在溝通中也會產生情感的傷害。爭吵不代表孩子對家長不尊重,更不代表沒有愛。很多時候青春期的孩子也能感知到家長對自己的關愛,知道家長說得對,但是十幾歲、想要獨立的孩子,往往對“不請自來”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排斥甚至憤怒。所以,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話,時機、時差、時長很重要。
●找準時機
好的時機是在孩子主動求助或者覺察到孩子有需要時,其次,是在情緒愉悅或者穩(wěn)定時,人在良好的情緒狀態(tài)下,更容易接納別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。比如,當孩子回家說,新學期想交新朋友但不知道如何開口時,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。
●重視時差
親子間并不缺少彼此關心的時刻,但往往存在時差。當家長表達關心的時候,孩子可能心情不好,沒有給予回應,而家長覺得孩子態(tài)度有問題,開始嚴厲批評。反之,當孩子主動表達愛意的時候,家長可能也沒有接收到。舉個例子,孩子用零花錢給爸爸買了個剃須刀,可能有爸爸會說:“怎么又亂花錢?我已經有了,不需要。”夏天,孩子給下了班的媽媽遞上一杯冰可樂,有的媽媽會說:“不是叫你不要喝這些東西嗎?”孩子可能考慮得不是很全面,但我們要看到他們行為背后的愛意和關心,讓他們的關心有處安放。
●關注時長
家長不妨想想,在最近一次和孩子較長時間的溝通中,各自說話的比例占了多少。“雞同鴨講”,有沒有可能是孩子沒有機會講清楚?單向的溝通常常無效,反而容易帶來沖突。所以,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,要把更多的時間給孩子,讓他們能夠充分表達,也給自己更多了解孩子的機會。
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模式,親子之間也需要建立起一座橋梁,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異,讓想說的話真正抵達心里。(小錫老師)
Copyright(C) 1998-2024 wxr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(yè)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蘇)字第00306號
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