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同學在群里發(fā)了一張老人們冬天曬太陽的照片,照片及配詩妙趣橫生:
不管年少多輕狂,
老了照樣靠南墻。
哪個還在談理想,
一律齊刷曬太陽。
冬日曬太陽,古人稱之“負暄”,“夏日納涼,冬日負暄”,此之謂也。冬天曬太陽,以取暖御寒、保健強身,此習俗在我國歷史悠久矣。須知“負暄”之“負”者,背倚也;“暄”者,太陽溫暖也。然而,這一古人冬日曬太陽養(yǎng)身法中的精華,卻被現(xiàn)代人有所忽視?,F(xiàn)代人冬日曬太陽往往是面部、胸腹朝著日光曬太陽,而不大注重背部曬太陽。從中醫(yī)理論而言,此種只曬面部、胸腹而不曬背部的曬太陽養(yǎng)生法存有缺陷。
中醫(yī)認為:冬日天寒,大自然處于陰盛陽衰狀態(tài),人體須順應自然,通過曬太陽以強壯陽氣,溫通經(jīng)脈。而人體背部乃陽中之陽,是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和督脈這兩條陽經(jīng)循行之處。故冬日曬背,可溫煦流通這兩大經(jīng)脈,可振奮陽氣,抵御寒邪侵害,更易使全身暖和而利養(yǎng)身。
我國古代“負日之暄”的故事就挑明了冬日曬太陽重視曬背部的要領。相傳古代一位鄉(xiāng)間老者,靠粗麻衣度冬。為御寒取暖,他只能依靠太陽的照曬,尤為注重背部曬太陽。古代文人墨客對這種“冬日負暄”贊不絕口。唐代詩人杜甫吟道:“凜冽倦玄冬,負暄嗜飛閣。”唐代詩人白居易詠道:“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。負暄閉目坐,和氣生肌膚。初似飲醇醪,又如蟄者蘇。外融百骸暢,中適一念無。曠然歸遠山,心與虛空俱。”唐代詩人韋應物唱道:“負暄衡門下,望云歸遠山。但要尊中物,余事豈相關。”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圣嘆甚至覺得“負曝奇溫勝若裘”。
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研究亦認為,冬日曬太陽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(huán)、增進食欲、增強體質;占日光60—70%的紅外線,能透過皮膚到皮下組織,對人體起到熱刺激作用,從而使血管擴張,加快血液循環(huán),促進體內新陳代謝。怪不得每次陽光越過棉衣爬滿皮膚時,人們似乎總感覺到它暖心胸、滋進肝、潤及肺,使全身豁然舒展振奮。另外,冬令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皮膚上的細菌,增強皮膚彈力、光澤和柔和性,提高人體免疫能力,改善體內糖代謝,促進鈣、磷代謝和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。然而隔著窗戶玻璃曬太陽,玻璃會過濾掉太陽光中的部分紫外線,從而減弱紫外線的上述功能。故冬日曬太陽宜直接照曬。冬日曬太陽,還可治療因冬令日曬時間短而導致的老年季節(jié)性精神抑郁,故把冬令陽光言之為一種天然“興奮劑”也不為過。
曬太陽,吳語則叫“孵太陽”?!稘h語方言大詞典》載:“孵太陽,在陽光下取暖。”《吳方言詞典》載:“孵太陽,指(人)較長時間地曬太陽。”與吳語詞“孵茶館”“孵混堂”的“孵”釋意相同?,F(xiàn)代吳語文藝作品中亦可時見“孵太陽”這個吳語詞。如范小青《光圈》中:“她到天井里看看,蔣駿聲在孵太陽看書。”滬劇《陸雅臣賣娘子》:“我正在場角郎孵太陽,撥你騙去上海城隍廟。”
俗話道:“十里不同風。”在同屬吳地的常州,吳語“孵太陽”則說寫成“向太陽”。從字面上看,“向太陽”則是面向(朝)著太陽孵太陽,與“負暄”似乎背向。但從字意來講,這個“向”則包含了人們對冬日陽光的向往與享受,因此,我想把這個常州話“向太陽”改成“享太陽”——享受陽光,“享太陽”又與“冬日負暄”不悖。(胡容邈)
Copyright(C) 1998-2024 wxr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(yè)集團無錫新傳媒網(wǎng) 版權所有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170007 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:(蘇)字第00306號
蘇新網(wǎng)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